
姓名:吕晓丽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硕导
教育背景
1990.09-1994.06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本科
2006.09-2009.06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硕士
工作履历
1994.07-1999.12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助教
2000.01-2007.12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讲师
2008.01- 今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副教授
主讲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及实验、《物理化学》理论及实验、《绿色化学》
教研项目
1. 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互联网时代《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2. 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大类招生视角下高等农业院校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3. 国家教改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农林类专业数理化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实践,主要参与人员。
4. 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5. 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农业院校“双基”实验室改革与管理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6. 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关于建立高等农业院校多层次化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7. 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新发展理念下绿色化学融入高校化学教育的路径研究,主持
8. 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物理化学》课程改革与建设,主持
教学成果及教改论文
1. 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高校化学教学的研究,第一作者
2. 关于农业院校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第一作者
3.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第一作者
研究领域
无机材料合成
科研项目
1. 吉林省科技厅发展计划项目,废弃果渣中膳食纤维提取的关键技术及产品的开发,主持
2. 吉林省科技厅发展计划项目,不同硅藻土助滤剂废料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3. 吉林省科技厅发展计划项目,秸秆水热资源化处理对苏打盐碱土改良的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4. 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秸秆液化产物制备高附加值多孔炭材料关键技术及储能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5.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梅花鹿副产物鹿油的高效利用与新产品开发,主要参与人员。
6. 技术转让,用菌糠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材料的方法专利权转让,主要参与人员。
7.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技术研究项目,多功能复合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8. 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PM2.5细颗粒物过滤用多功能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9.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引导计划,菌糠基高吸水树脂材料作为农用保水剂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主要参与人员。
10.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农用高吸水树脂材料的制备及保水保肥性能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11.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12.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具有高迁移率星射状三苯胺敏化剂的分子设计,主要参与人员。
13.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新型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14. 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计算机辅助巴比妥类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在动物源性食品,主要参与人员。
15. 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废弃菌糠复合植物营养保水剂的研制及缓释机理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16.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17. 博士启动基金项目,多金属氧簇填充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晶态多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18. 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喹诺酮类抗生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计算模拟与制备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19.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林省果蔬中硝态氮污染评价与控制研究,主要参与人员。
学术成果
一、 代表性文章:
1. Tang SS,Lv XL∗, Zhou QH,Liang DD∗, Jin RF,Yang TH. Design of sensitizer with suitable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via substitution on starburst triphenylamine derivative. Journal of Molecular Modeling (2021) 27:167
2. Lv XL, Liang DD∗, Tang SS∗,Jin RF. A theoretical approach of star-shaped molecules with triphenylamine core as sensitizer for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Journal of Molecular Graphics and Modelling 101 (2020) 107704
3.Lv XL, Yang Y, Zhang XY, Liang DD, Liu JB∗, Tang SS∗, Jin RF. Theoretical study on electronic, optical,and charge transfer properties of starburst triphenylamine assensibilizer @TiO2 cluster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Chinese J Struct Chem, 2019(38)1441-1454.
4. Lv XL, Yu MT, Yang Y, Liu JB∗, Liang DD∗, Tang SS∗,Liu D, Jin RF. Design of acceptors with high mobility via substitutions on dimeric perylene diimide for organic solar cells: A theoretical study. J Taiwan Inst Chem Engin, 2018 (83) 82–89.
5. Tang SS, Lv XL, Liu D, Li ZX, Li SY, Chen G∗, Kang LJ∗∗, Liang DD∗∗, Jin RF. The substituent effects of naphthalene diimide as acceptor for organic solar cells: A theoretical study. J Taiwan Inst Chem Engin, 2017 (76) 35–43.
6. Lv XL, Li ZX, Li SY, Luan GY*, Liang DD, Tang SS*, Jin RF. Design of acceptors with suitable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s to match donors via substitutions on perylene diimide for organic solar cells. Int J Mol Sci, 2016(17)721.
7. Wu H, Lv XL, Yang CL, Dong CX, Wu MS. Diverse topologies of seven d10 coordination polymers constructed from a long ligand and different carboxylates†. CrystEngComm, 2014(16)992-1000.
8. Wu H, Lv XL, Lv B, Dong CX, Wu MS. A novel three-dimensional AgI coordination polymer based on mixed naphthalene-1,5-disulfonate and aminoacetate ligands. Acta Cryst, 2013(69)876–879.
9. Lv XL, Wu H, Ma JF*, Yang J*, A series of silver coordination polymers constructed from flexible bis(benzimidazole) ligands and different carboxylates. Polyhedron 2011 (30) 1579–1586.
二、 出版著作
1、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高教出版社,2022,主编
2、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教出版社,2022,参编
3、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副主编
4、 《无机及分析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副主编
5、 《物理化学》,科学出版社,2008,副主编
6、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4,参编
7、 《物理化学实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