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学生节水意识,响应国家“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号召,3月22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之际,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联合吉林省水利学会,吉林省水土保持学会举办以“滴水凝聚力量,同心守护未来”为主题的教育学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深化对水资源保护以及水土保持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认知。
交流座谈会由我院水土保持系讲师、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张晟旻老师主持。吉林省水利学会秘书长、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董广昊,吉林省水土保持学会秘书长、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孙玥,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芦贵君,吉林省水利学会秘书王欢,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许霄鹤,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吉林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赵兴敏,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沈海鸥,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土保持系主任、吉林省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韩兴,水土保持系部分教师与本科生辅导员出席会议。


我院副院长、兼任吉林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赵兴敏指出:吉林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生态屏障,黑土地保护与松花江流域治理始终是“国之大者”。学院将与吉林省水利学会积极配合,持续深化践行保护水资源的进校园宣传教育工作,向学校师生分发宣传手册、宣传物品,提高师生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用水习惯;继续依托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与吉林省水土保持学会一道向广大师生普及水土保持知识、传播水土保持理念、展示水土保持成效;并呼吁大家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营造保持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对生态保护的自觉性,激励每一位学生做水土保持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全力营造全校师生关心支持水土保持的浓厚氛围。

吉林省水利学会秘书长、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董广昊强调:节水中国,你我同行,推动全社会形成知水、节水、护水、爱水的良好风尚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与期望。我期待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与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水土保持学会更加团结一致、携手奋进,进一步畅通“学会-院所-高校”协作网络,围绕水资源保护利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守望相助、深度交流,共同守护吉林的碧水清流,贡献智慧和力量。

吉林省水土保持学会秘书长、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孙玥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修订实施,标志着水土保持工作从“行业责任”升格为“全民义务”。而今天这场由水利学会、水土保持学会、高校三方联动的座谈会,正是“多元共治”的生动缩影。当法治力量、科研智慧与青春能量在座谈会上碰撞,守护水土便不再是口号,而成为可触摸的行动,此次座谈会正为守护者搭建起同行之桥。

领导致辞后,参会人员观看了资源与环境学院宣传片,并围绕水资源保护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尤其是关于如何深化学院与学会之间的合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未来,吉林省水利学会、吉林省水土保持学会将进一步依托我院开展针对师生的专业技术培训与科普宣传,打通“科研-教学-落地”的协作网络,在行业内形成合力,共同进步。




随后,各位参会人员前往资源与环境学院一部东门,参与由资源与环境学院志愿服务部主办,资环学子自发进行参与的“水润未来”互动体验活动。活动分为“游戏板块”“水资源知识科普板块”与“签名承诺板块”。







活动现场设置四大主题关卡,将专业知识融入趣味挑战。“水利知识大富翁”通过巨型地图桌游,让学生在掷骰闯关中了解南水北调工程与流域管理;“水保连线挑战”以拼图形式串联水土保持技术图谱;“知识问答接力赛”通过团队协作传递节水妙招;最受欢迎的“节水飞镖问答”则要求参与者在投掷飞镖后精准回答对应题目。每通过一关即可获得一枚水滴形红心徽章,集齐两枚即可兑换奖品,这种“闯关+激励”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原来全球只有0.5%的淡水可供直接使用”“雨水收集系统能提高30%水资源利用率”,活动后学生们纷纷在节水承诺墙留言。本次设计特别采用“游戏化学习”模式,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知识点转化为可视化互动体验,使抽象概念具象化。现场发放的《家庭节水36计》手册更将环保理念延伸至日常生活场景。

水资源保护是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课题。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学生增进节水护水意识,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节水成为行动,让保护成为习惯,共同守护这片蔚蓝的星球,共筑美好的明天!



初审:张晟旻
复审:赵兴敏
终审:许霄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