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于1956年建立,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成为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点,2009年被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被批准为一级博士点学科。2011年成为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目前,学科初步建成了一支由45人组成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年龄、学源、知识及职称结构合理教师队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90%。本学科围绕国家及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低碳农业、循环农业及生态农业的科技需求,凝练了4个学科研究方向:土壤改良与肥力调控方向、土壤生物化学与环境方向、肥料创制与精准施肥方向、土壤生境调控与资源循环利用方向。
本学科以建立适合东北粮食主产区水土资源与环境特点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及环保效益型的施肥理论与技术体系为目标,在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的肥力退化机理与防治技术、松嫩平原盐渍土的改良利用、土壤有机质理论与培肥技术及精准施肥技术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及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成果。近五年来,主持“973”、国家自然基金、科技支撑、成果转化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9项,主持省部级的公益性行业计划、农业部“948”等项目56项。科研经费平均每年达到663万元。年人均科研经费20.4万元。获省部级奖11项;SCI收录研究论文60篇;EI收录论文10篇;在国家重点期刊发表论文100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授权专利6项。经过学科上下齐心和一致努力,2014年获批了“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2015年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